眾所周知,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國資源不足,能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現階段還是粗放型經濟,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成能源嚴重浪費現象十分嚴重,能源的緊缺形勢又給我國的資源不足和環境治理造成巨大壓力。能源管理體系就是從體系的全過程出發,遵循系統管理原理,通過實施一套完整的標準、規范,在組織內建立起一個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體系,注重建立和實施過程的控制,使組織的活動、過程及其要素不斷優化,通過例行節能監測、能源審計、能效對標等措施,不斷提高能源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有效性,實現能源管理方針和承諾并達到預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標。
01 能源管理體系產生的背景 能源管理體系概念的產生源自于對能源問題的關注。發展需求與能源制約的矛盾喚醒和強化了人們的能源危機意識。節能工作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由于缺乏科學的能源管理理念、機制和方法,就會造成能源管理脫節。使能源使用無依據、分配無定額、考核無計量等現象。 一些思想前瞻的組織建立了能源管理隊伍,在能源管理中,逐漸認識到開發和應用節能技術和裝備僅僅是節能工作的一個方面, 單純的依靠節能技術并不能最終解決能源供需矛盾等問題。應用系統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行為節能,進行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成為能源管理的關鍵。 有計劃地將節能措施和節能技術應用于實踐,使得組織能夠持續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不僅促進了系統管理能源理念的誕生,也推動了許多國家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開發與應用。
02 建立、實施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意義 我國人均能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供給不足已經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目前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量大大高于世界均水平。且我國正處于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能源供給矛盾尤為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
在國家宏觀能源政策導向下,雖然能源管理工作在我國已經得到了重視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組織能源管理的各項制度和措施之間尚未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缺乏全面系統地策劃、實施、檢查和改進,缺乏全過程系統的科學監控,系統的能源管理思想沒有得到具體體現和貫徹實施。切實地加強組織的能源管理,建設節約型社會、緩解能源緊缺對經濟發展的制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推進國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規、政策等要求的實施
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標準能夠有效地將企業現有的能源管理制度與能源有關的法律法規、能源節約和鼓勵政策、能源標準,如能效標準、能耗限額標準、計量和監測標準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機結合,形成規范合理的一體化推進體系,使組織能夠科學的強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組織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二、有利于組織能將節能工作落到實處
這是由于傳統的能源管理方式,只解決了“誰來做、做什么”的問題,而“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主要由執行者憑個人的經驗甚至意愿來決定,導致有些節能工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通過系統的建立一套科學合理且具有可操作的能源管理體系,便能大大減少工作中的隨意性,進而提高節能工作整體效果和效率。 三、有利于及時發現能源管理工作中職責不清問題
為建立和完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能源管理組織結構提供保障。通過識別節能潛力以及節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持續改進,不斷降低能源消耗,從而實現組織的能源方針和能源目標。 03 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基本理論基礎 能源管理體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目的,針對組織活動、產品和服務中的能源使用或能源消耗,利用系統的思想和過程方法,在明確目標、職責、程序和資源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策劃、實施、檢查和改進,以高效節能產品、實用節能技術和方法以及最佳管理實踐為基礎,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引入持續改進的管理理念,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確保能源管理活動持續進行、能源節約的效果不斷得以保持和改進。從而實現能源節約的戰略目標。
能源管理體系借鑒ISO9000和ISO14000的理念和思想、強調規范各種能源管理制度和措施、注重識別和利用適宜的節能技術和方法,以及最佳能源管理實踐和經驗,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